自从四万年前人类第一次驯服了狗以来,人和狗之间的关系,从相互合作共同对抗自然的恶劣,到相互陪伴衍生出各项工作功能,再到相互慰藉给予心灵的照顾和看护……每一次进化的历程,都留下了人类文明衍进的痕迹。
狗医生李大宝
治愈、帮助、安慰
【资料图】
李大宝的故事,从一只被救治和收养的流浪狗,成为陪伴和治疗心理疾病的抚慰犬,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狗医生”,使我们也许可以片刻抽离作为人类的觉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然与人的关系。“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既道出了李大宝从人类的收养家庭处获得善意与慰藉的根源,也描述了它作为“狗医生”的日常工作。这是一种互助的循环。
动物辅助团体治疗现场
在成都,像李大宝这样的持证“狗医生”有70多只,占到全国总数的近四分之一,此外, 成都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狗医生”资格的两个考点之一。 为什么成都的“狗医生”数量如此显著,这可能和成都人热心公益有关。李大宝也参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一些“狗医生”会跟随所养家庭去福利院探望老人。它们的主人告诉记者,自己做这些事是愉快的,同时感到狗狗也是愉快的。
患者将见到的狗医生画到纸上
患者愿意与“狗医生”互动
每两周一次,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成都市四医院九江院区)户外草坪上都会开展动物辅助团体治疗,内容包括与“狗医生”互动、集体作画等内容。据了解,这些患者,大多存在抑郁症、焦虑、孤独症等问题。近日,记者实地探访并亲身参与体验动物辅助团体治疗,感受颇深。
治疗现场,在专业护师王蕴璇的引导下,大家分别给自己“取名字”, 避免在自我介绍和交流环节泄露隐私。随后,在现场工作人员手把手的指导下,大家学习了如何与狗狗相处。十分钟后,三名“狗医生”在主人的牵引下来到现场,所有患者的目光瞬间被这三名“狗医生”吸引。“哇!好可爱,我能摸摸它吗?”“我能和它合影吗?”多名年轻患者立刻表达了互动意愿,治疗现场顿时一片欢声笑语。结束了大约1小时的 “狗医生”互动环节后,治疗团体在现场开始集体作画。大家相互协作,将刚刚认识的“狗医生”画到纸上。画作完成后,护师王蕴璇开始引导患者讲述自己的故事。此时,王蕴璇会特别注意每一位患者的发言,从发言中寻找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找到沟通的“突破口”,与患者逐步建立起信任关系,帮助后续的心理治疗。
动物辅助团体治疗
狗医生仍然非常缺乏
“动物抚慰团体治疗是一个持续完整的流程,需要医生整体把控,也需要狗狗这个重要的媒介。目前,动物辅助团体治疗在国外被广泛用于治疗焦虑、抑郁、青少年行为等问题,经过学习和摸索,我们发现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动物抚慰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情绪障碍中心负责人陈佳佳向记者介绍道。据了解,此前这些狗狗主要探访敬老院、孤儿院、特殊儿童机构等。如今,这些狗狗来到医院,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在全国首次尝试运用动物抚慰技术融入群体心理治疗。陈佳佳介绍道,目前, “狗医生”在国内有300多只,成都就占了72只 ,比例相当高。尽管如此,对于这些狗狗的需求量还是很大,但数量仍然非常缺乏。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每年全国大约能接到100份左右“狗医生”的培训申请,但真正能过关的大约只有10只狗狗而已。
患病女孩重拾阳光笑容
那么,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为何会想到将动物辅助治疗用到医院的团体心理治疗之中呢?作为李大宝的主人同时也是项目发起人之一的护师王蕴璇向记者介绍道,“我本身也养狗,李大宝是我多年前收养的一只流浪狗。”因为它特别温顺,朋友就推荐我带李大宝去专业机构考取“狗医生”资格证。李大宝不负众望,一下就考上了,自此我和李大宝就开始了一起从医。“后来,在和李大宝探访养老院、孤儿院等地的时候,王蕴璇发现一些患有自闭、焦虑等症状的孩子们在与狗狗相处的时候特别开心,变得更容易与人交流。于是,王蕴璇向医院提出动物辅助团体治疗团体的申请。据了解,自2022年10月开始,医院开始开展动物抚慰团体心理治疗后,近半年来已经帮助了许多患者。其中一名叫司南(化名)的患者,令王蕴璇印象十分深刻。第一次在医院见到司南时,她情绪十分低落,低着头完全看不到脸。在接受动物抚慰团体心理治疗过程中,慢慢地可以看到她的脸,也能看到她的笑容了。司南的母亲也告诉王蕴璇,司南越来越开朗,也越来越愿意与人交流。
记者在治疗现场看到司南时,她正与李大宝合影留念,脸上挂满了笑容。当记者问到司南治疗感受时,她笑着说道,通过参加这个活动(动物抚慰团体心理治疗)她认识了许多爱护小动物的伙伴,自己也变得非常开朗,非常阳光。希望大家都能善待小动物,多去结交朋友。如今,司南已治愈出院。
(本文及视频中受访者均已征得本人或监护人同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策划 何宏 记者 刘阳 视频 刘阳 摄影 刘阳 责任编辑 何齐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