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 GT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0年之后,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化阶段,在销量排行榜前三强,形成了为期三年的BWT格局。
B:比亚迪,一直强势;W:五菱,以宏光MINI一款神车打天下,长期居第二;T:特斯拉,空降而来,迅速以Model 3、Y抢得巨大市场份额。
以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榜为例,前三名是比亚迪、上通五和特斯拉。4-10名中,广汽埃安、奇瑞、长安三家国企分列5、6、7,其余是民营自主和新造车势力。
不过,进入2023年,情况发生了微妙变化。特别是4月份,乘联会新能源汽车零售排行榜前三强中,出现了BAT格局——广汽埃安(A)超越了特斯拉和上汽通用五菱,和比亚迪、特斯拉一起位居前三。
也就是在近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到了新阶段。
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在产业发展初期,创新性企业能够迅速崛起,引领一个赛道的扩展。但是当产业发展到成长期,技术趋于稳定,需求急剧扩大,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此时,能够持续提供有吸引力产品,并且具备规模优势、品质优势和持续扩张能力的企业将更具优势。
BAT格局的出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周期正相关。
01
新能源汽车逃不过产业周期理论
产品、产业如万事万物,都有初生、成熟、衰老的过程。
1966年,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首次提出了产品周期理论。这一理论强大的解释力和启发性迅速引起学者的认同。
许多学者借鉴产品周期理论,发展出了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用以分析不同产业的状态,并制定相应的企业战略。尽管略有不同,但总体而言,该理论认为:一个行业都有其形成期(或称培育期、导入期、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区分不同时期的标准,主要是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潜力、产品丰富度、竞争者多少、市场占有率、进入壁垒、技术革新以及用户心智等等。
其中,从形成期到成长期,产品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样、优质和低价方向发展,有大量生产厂商和产品相互竞争;市场增长率非常陡峭,产品接受度从少部分人群向大众人群扩展;技术渐趋定型,进入壁垒提高,部分企业开始产业链整合,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
对照新能源汽车行业,毫无疑问,行业进入了成长期。行业增长率尽管不如2022年近乎倍数增长,但是仍有三四成的同比增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接近30%,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很高,新能源汽车进入大众普及期;产业优胜劣汰加剧,领先者市占率走高,一些企业濒临淘汰。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了30%左右
新能源汽车进入成长期在产品端有更为明显的迹象。
比如,动力电池技术进入稳定期,电动汽车续航不再提升;
再比如,油电平价车型开始出现,比亚迪的插混和传统燃油车“油电同价”,埃安的油电同价第一车AION Y,在A级SUV市场抢去燃油车的风头;
再再比如,电动汽车销量开始超越同级燃油车,像AION Y Plus月销破2万,超越所有燃油及混动SUV……
02
BAT格局为什么出现?
在产业成长期,企业打的是什么仗?
一言以蔽之:以市场占有率为主的歼灭战。
因此,产业周期理论专家们给处于产业成长期的企业的建议是:扩大投资规模,加大品牌营销投入,扩充产品序列,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占有率。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能够按此药方抓药的企业并不多。因为它既要求有产业形成期验证过的技术和产品;又要求企业有雄厚的实力,能够持续投入,丰富产品类型,还能保持持有高品质,扩大市场份额;还要整合产业资源,开展生态运营。
由此看BAT格局的出现,就是顺理成章了。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成期,BAT都用技术和产品,证明了技术、产品的可靠性,继而在成长期持续扩大生产规模,丰富产品线,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并且具备持续融资能力。
仍以BAT为例,看看是否如此。
比亚迪在全国大扩产,2023年底的整车产能就要比2022年翻一番。
动力电池方面,2022年比亚迪已投产和在建的动力电池产能约为286GWh,2023年总产能规划可达396GWh。
产品方面,王朝、海洋网络继续覆盖更多价格区间的市场,将腾势品牌收入囊中,另外新设立F品牌、仰望品牌,产品覆盖7万-110万。
渠道也大扩张,2022年,比亚迪的渠道数量约为2650家,比2021年扩张1.7倍以上。2023年,按照其销售目标300万辆倒推,渠道再增长1倍也有可能……
埃安通过首个电动化平台,孵化AION S、LX、V和Y等车型,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打下基础,树立了长续航形象,建立了用户口碑。
近来,埃安开启了大扩张。产能在一年之内从10万辆提升到40万辆,在多班生产下最高可达60万辆。
埃安生产线
在产业链上,埃安也开启了一系列合纵连横之举:动力电池领域,旗下公司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动工,2025年底完成所有36GWh产线导入;充换电领域,投资成立广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预计2025年将在全国300个城市建设2000座超级充换电中心;锂资源开发和废旧电池回收领域,还与赣锋锂业战略合作……
在品牌上,埃安也开始扩张:2022年9月埃安推出高端品牌Hyper昊铂,并陆续推出了Hyper SSR、Hyper GT。未来还将推出SUV、MPV以及新物种等一系列重磅产品,体现出新能源汽车在成长期的需求丰富性和领先企业的产品丰富性。
在资本上,2022年10月埃安完成A轮融资,融资总额达182.94亿元,估值超千亿。另外,埃安还透露争取在2023年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后续将择时、择机、择地上市。
特斯拉方面,2023年产量目标定为200万辆,比2022年要增长50%左右。特斯拉即将在墨西哥新建新一代超级工厂,面积将是国内上海工厂的20倍大,另外德国工厂、上海工厂都要扩建。产品方面,马斯克宣布正在研发两款新车,“每年销售量可能会超过500万辆”。
电池原材料方面,不仅在矿产资源方面下注,而且建立了锂精炼工厂;电池方面,特斯拉寻求与宁德时代合作在美国建立新的电池工厂,也开拓了比亚迪作为新供应商……
这一阶段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已经升维,能够留在牌桌上持续出牌的玩家并不多。规模小、初期表现不佳的企业,类似于被逼仓,无力持续加注,只能黯然退出。而之前已经锻炼了牌技,拥有充足筹码,对于后势竞争格局有充分准备的企业,才能继续玩下去。
03
成熟期是什么格局?
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近期又炒热了一个话题。
他在朋友圈说:
“2023年-2025年,就是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的1943年-1945年(二战的最后三年)。2025年12月新车销量中NEV的占比会达到80%以上,NEV五大常任理事品牌诞生。现在留个记录,回头翻出来看看。”
在微博上,李想又继续发帖讨论,并且提出2025年的前五,大概率就是2030年的前五。他还给出了技术、产品、交付三大综合能力的经营理念,试图争夺新能源汽车下一阶段的分析框架和话语权。
李想此言震惊业界,但对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当产业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核心特点就是市场集中度。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少数大厂商,占据大部分市场。
在产业的成熟期,企业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往死里卷”,也要求企业不能有短板。
具体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要素又更多。
首先,要求做好传统汽车行业的研发、供应、生产、销售、服务,就是要比照燃油车成熟期丰田汽车、大众汽车的能力,既有引领发动机、变速箱技术,也有全球最大规模、最高效率的工厂,也有高品质的经销商、服务商。
特斯拉CEO马斯克反复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年产2000万辆电动汽车——是此前大众汽车、丰田汽车峰值的两倍左右,其深层逻辑,也是成熟期市场集中度的规律。
其次,还要做好智能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创新营销、生态运营。这一方面,要求企业具备很强的创新属性,不仅有很高的研发人员占比,而且组织机构灵活、务实,此外还要敢于突破常规,进入到充换电、资源回收、能源运营等领域。
由此对照,在成熟期,BAT格局将如何演变?
基本上,没有哪个企业天生就具备新能源汽车成熟期的竞争要素,而是各自从现有条件出发,去补齐或者发展各要素。
BAT当中,比亚迪在电动领域的竞争力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目前正在悄然补课的,是其智能化能力。另外,由于产能、销售急剧扩张,比亚迪也还要经历组织、机制的挑战,能否在50万辆级-180万辆级-300万辆级这样跨越式增长中,保持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
埃安背靠广汽集团,有过接近250万辆汽车产销经验,迈向规模竞争之时,埃安更有经验。在研发方面,埃安是国内少有的“EV(纯电)+ICV(智能网联)”全栈自研的企业,掌握大量原创、独占、领先的核心技术。在创新上,埃安也是国内车企中少有建立了新体制的企业,通过混改、股改,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另外还和上游原材料厂商、专业投资机构、能源企业、互联网企业等战略合作伙伴,打造了新能源汽车生态圈。在降低车辆成本,提升毛利方面,埃安则还需要努力。
在成熟期,产业周期理论专家给出的企业战略是,开发新的物理市场或者找出新的潜在细分市场。而昊铂就是埃安在现有品牌基础上,面向追求极致性能与豪华体验而打造的高端品牌。昊铂的打法很经典,就是通过率先应用最前沿科技,为用户打造极致产品和极致的服务,覆盖更高端的市场。
特斯拉已经证明了能够打造出色产品,但在长期领先中,并没有快速迭代。在先进技术的应用上,特斯拉也偏激进,一直在和消费者认知角力。在这种类型的企业,也不免需要补课。于是,我们看到了特斯拉超过100万辆的大规模召回,以及特斯拉打破常规,开始投放广告。
一般而言,一个产业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需要比较长时间。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超预期,从成长期迈向成熟期,也许也不过10年时间。
这也意味着,留给参与企业整合资源,投入研产供销、运营的时间很少。目前,已经完整布局的埃安,掌握了先手。
产业成熟期之后,就是衰退期,如何避免衰退?
产业周期理论专家又提出第二增长曲线,核心是转换赛道,开发新产品。
具体到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新能源汽车到自动驾驶汽车或者驾驶机器人,是另一种产品,另一个产业,也就是第二增长曲线。
埃安很早就在EV和ICV双管齐下的战略,有先见之明,有机会帮助埃安打造出第二增长曲线,从新能源汽车产业跃迁到智能电动汽车生产运营行业,开启另一段波澜壮阔的旅程。